学院概况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 概况

数智经济产业学院发展历程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07-05 11:36:25 浏览:

    从学院产教融合实践路径来看,温州商学院前身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早在2002年率先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金融经贸人才路径,从开始的“金融特色班”、“阿里巴巴特色班”,到后来的“金融共建班”、“跨境电商麒麟创业班”等,2019年,我校与鹿城农商银行合作立项“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我校联合温州市金融办下设温州长三角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立项数字金融市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温州德纳会展公司合作开发会展实务产教融合课程,与海舜供应链有限公司进行奖学金合作。当前,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和企业对数字经济人才迫切需要的背景下,比如对金融业而言,智能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生态,数字普惠、量化投资、智能投顾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科技人才短缺成为制约金融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作为以商科为主的金融贸易学院,亟需对前沿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加强大数据分析、智能经济技术与跨专业交叉融合应用,金融贸易学院与国际学院、信工学院持续加大院际交流、专业交叉融合、实践基地合作等,鉴于目前金融贸易学院、国际学院、信工学院已经有了金融学本科、金融科技本科、金融数学本科(预计)、数字经济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商务英语本科、税收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商科专业群和技术专业群,为更好地把产教融合思想、思路应用到专业群教学实践中,使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密切结合,在教学中强调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实现教学,拟在信工学院支持下,与国际学院共同组建“数智经济产业学院”,设立“跨境电商、金融科技、数字安全、智能财税”四个产教融合方向,以产业学院为实践教学载体,支撑专业群人才培养

发展定位:主动响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战略,按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精确分析我学科专业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业等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经过四年建设,将产业学院建成理念明晰、模式有效、专业质量一流、政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成效突出、特色人才培养影响凸显、体制机制创新,在数智经济领域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全省领先产业学院。

    建设目标:数智经济产业学院以金融学、金融科技、金融数学(筹)、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数字经济、税收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为发展载体,以“创业投资、跨境电商、民营企业税收筹划”等微专业建设为辐射驱动,以现代金融、跨境电商、数字经济、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为服务面向,推动专业学院、研究院、产业学院“三院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1+2+N”的一体两翼多平台的现代数智经济产业学院建设范式(一体为数智经济产业学院、两翼为产教融合基地和产创融合基地、多平台为研究院加诸个产业园区),构建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专创融合、产创融合、科创融合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培养满足产业技术期望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主要产出目标为:(1)依托金融学、金融科技、国际贸易、数字经济、商务英语、税收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群,建成金融科技类、数字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智能财税类组成的数智经济交叉集成专业群,完成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长三角专业认证。(2)每年培养数智经济产业人才500人以上,培训企事业单位人员100人以上,联合培养金融、商务硕士5-10人。(3)建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专兼职数量达到100人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常态化参与指导学生毕业实习、专业创业、学生大赛、联合招聘、兼职授课、产业报告等活动。(4)建设3-4个数智经济相关微专业(如创业投资、跨境电商、民营企业税收筹划、数字安全),改造 3 门综合设计类实践课程,建设3门校企合作开发的应用型产教融合课程(如跨境电商创业、会展实务等),正式出版3部校企共编的教材或者案例集。(5)建设1个数智经济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概况而言,数智经济产业学院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教学案例库、共建示范实习基地、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方面,探索形成“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面向温州“5+5+N”产业体系中的数字经济、数字安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现代金融、数智财税等,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为重点,打破常规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符合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推进“三院融合”“引企入”,推进案例式现场调研式、观摩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开发教学资源,构建专业教学特色案例库,校企合作编撰教材和案例集,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从“专业共建方案共制教材共编师资共培教学共施基地共建就业共助成果共享”方面,探索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特别是探索试点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产业学院班)的可行性数智经济产业学院以数智化为教学抓手,政校企协四方合作,构建地方金融、数字经济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群,设计课程链、实践链、研究链、竞赛链四链模块,形成区域聚能,数智赋能,四链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链、实践链、研究链、竞赛链”四链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推出双师授课、课程竞赛、项目调研等课程创新模式,在实践链优化金融特色班、金融共建班、跨境电商创业实践班等实践实训项目,引企入校,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在研究链推行师生联合承担区域政府与企业课题,扩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比例等方式,在竞赛链完善学科竞赛制度和竞赛成果评价体系

数智经济产业学院围绕校企多维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创新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两学年完成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教育;第三学年通过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专业教学向行业企业全面开放,加强培养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学年,通过集中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业务问题的能力。通过“纵向贯穿”8学期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支撑体系,“横向开放”三年级全学年项目实践,有效连通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产业”实践教学,达成“三阶段”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促进、交替循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业务素养。

  • 温州商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Wenzhou Business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ICP备10043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