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当前位置:信息工程学院 > 学术动态 > 教学活动

【信工-教研】深化项目式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及专科课堂管理研讨

作者:  来源:计算机系 时间:2025-11-06 浏览:

为创新项目式教学实践路径、优化专科课堂管理模式,推动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双向提升,11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组织召开深化项目式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及专科课堂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由谢非老师主持,孙海龙、周小番、毕保祥分别围绕 AI 赋能大数据应用技术课程项目改革、理论课项目式教学植入与专科课堂管理经验、专科课堂管理痛点与实践教学硬件优化建议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供了针对性思路与实践方向。

在研讨会上,孙海龙以AI 赋能推动项目式教学改革为核心,结合自身大数据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经验,提出 AI 技术为课程项目改革提供关键支撑。以往该课程因集群生态缺失,需依赖网络平台开展实验,却常受网速、设备卡顿问题影响,而引入 AI 助教后,不仅项目开发速度显著提升,能快速生成适配教学的项目实例,还丰富了教学评价维度 —— 打破仅靠项目报告评价的单一模式,通过分析学生 AI 提示词互动过程,结合报告规范性,精准判断学生学习投入度,有效规避代码抄袭问题;同时,针对训练环节枯燥的情况,采用 “对话式教学” 让学生自主设定师生角色名称,以互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成功推动课程从基础教学向项目式教学转型。

1.png 

周小番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导论两门理论课教学,分享了项目式教学植入与课堂管理的实践经验。在理论课项目式教学方面,他会在备课阶段结合课程内容,利用 AI 生成实际案例,在 PPT 中清晰呈现案例背景与解决方案,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解项目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期末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在专科课堂管理上,针对开学初课堂出勤率不高的问题,他会提前 10 分钟到达教室,引导后续进入的学生往前排就座,倒逼后排学生靠前入座,对于学风相对薄弱的班级,还会采用 “固定前排学生 + 期末平时表现加分” 的激励机制,有效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

2.png 

毕保祥围绕专科课堂管理与实践教学展开讨论,重点反馈了管理痛点并提出硬件优化建议。他指出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若仅开展纯理论教学,吸引力不足,学生容易分心做其他事。

考虑到实验室资源紧张、无法满足高频实践需求,他建议在教室增设插座,解决学生携带电脑上课时的续航难题,这样课堂上就能即时开展编程练习、操作验证,通过实践互动提升学生注意力,更好适配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且这一建议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

3.png 

此次深化项目式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及专科课堂管理研讨会,为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提升专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谢非老师在总结中强调,项目式教学创新与专科课堂管理优化不仅是推动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抓手,更是契合专科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通过 AI 技术赋能课程改革、创新理论课实践融合路径、优化课堂硬件与管理机制,我们能够培养出既掌握扎实专业技能,又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专科人才。让我们以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以课堂管理优化为保障,共同构建项目式教学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生态,为培育 “善实践、能应用、适配行业需求” 的新时代计算机专科人才而不懈奋斗!


(计算机系 2025.11.06)